临沂社科界
编者按
临沂,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,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。为全面展示临沂文化的独特魅力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、临沂市社科联、临沂市网信办、沂蒙文化学会共同组织开展了“临沂文化符号”评选活动。活动历经网络与报纸投票、专家评选等环节,最终确定了“100项最能代表临沂的文化符号”,并编辑成《临沂文化符号》一书。
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临沂的文化精华,还通过“相关链接”与交通提示等细节,增强了知识性与实用性。 从地理、历史到红色文化,从非遗、遗存到特产,书中内容丰富,是了解临沂文化的绝佳读物。
今日起,我们将以专栏形式,陆续在公众号上分享《临沂文化符号》的精彩内容,带您深入了解这些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。若您对书中内容有任何建议或补充,欢迎留言交流,让我们共同见证临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
临沂阻击战,是1938年2月至4月21日发生山东临沂的一场中国军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。
1938年春,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,进攻徐州。国民党政府组织徐州会战。为取得徐州会战的胜利,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,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,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。临沂阻击战由此拉开序幕。
展开剩余75%1938年2月上旬,国民党第三军团长兼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部奉令调驻临沂拒敌,部队伤亡惨重。3月2日,第59军接到命令后,军长张自忠亲自率部出征,一昼夜强行军180公里,主动出击,以攻为守,以解临沂之围。
1938年3月18日,张、庞两军从东南西三面夹击日军,经过三昼夜血战,日寇“铁军”精锐第5师团终被击溃,残敌大部窜逃。在此战役中,张、庞两军共歼敌4000余人,其中包括第11联队长野裕一郎大佐、牟田九次中佐和一名大队长。临沂战役成为抗战史上有名的“临沂大捷”。
日军田野旅团被我临沂守军击败后,日军近卫师团一部共约5000余人前来支援,配备较上次更多的飞机、大炮、坦克,陆、空联合,卷土重来。3月25日,敌军逼近临沂,我军为避免无谓的牺牲,在沂河东岸原阵地略加抵抗后,即将部队撤至沂河西岸,与敌军隔河对峙。敌连日以飞机、大炮、坦克联合猛烈向我军进攻,我军坚守阵地,屹然不动。敌军正面进攻未能得逞,就联合步、炮兵千余人进犯临沂城西的古城、南北道、大岭、小岭等处。与此同时,敌一部约四百余人,自蒙阴经艾山进犯朱陈,妄图对临沂形成包围之势。国民党五十九军当即令一八0师派兵一团协助四十军的工兵营及本军的工兵营前往朱陈迎击,侵占朱陈日军被重重包围。4月16日晚七时,一八O师及十三师的一团开始猛攻朱陈,至十时许逼近围墙。敌借猛烈火力据村死守,到次日晨七时企图突围外窜,经截击没能逃脱。
4月18日,沂河两岸的日军,会同从青岛开来的6000援军,第三次围攻临沂城。自午夜起,日军全线发起进攻,炮火猛烈。中国军队与国土共存亡,至死不退,短兵搏斗,反复争夺,伤亡巨大。4月19日晨,敌集中炮火及一部空军轰炸临沂。十时左右,城西北隅被攻破,步兵侵入城内。4月20日晨,临沂守军奉命作战略性转移,临沂陷入敌手。
日军占领临沂城后,即以小部固守城垣,主力沿沂河西岸向我军进逼。4月21日朱陈之敌撤出,并入临沂敌军。临沂阻击战至此结束。临沂阻击战,张自忠、庞炳勋两军共歼敌5000余人。但是,我方仅五十九军累计伤亡就达万人以上。
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出,临沂战役“最大收获,就是将板垣、矶谷两师团拟在台儿庄会师计划彻底粉碎。造成台儿庄血战时矶谷孤军深入为我围歼的契机”。
临沂战役是台儿庄战役的组成部分,是独立于台儿庄方面的另一个主战场。
<<临沂大惨案
日军侵占临沂城后,在大街小巷密布岗哨,架上机枪,挨户搜查,每到一家,遇人就是一刺刀,对中青年妇女先奸后杀,连老人、小孩也不放过。
日军从南门里一杂货店院防空洞中搜出20余人,全部用刺刀刺死。日军搜查城隍庙东杨家园时,妇女为避免受辱纷纷跳井自杀,顷刻之间死尸塞满井筒。茶棚街胡士英家的防空洞较大,藏人很多,日军堵门用机枪扫射,并向洞内扔手榴弹,死者无数。据统计,日军屠城十余日,全城被害群众计2840余人,加上沿途杀戮,共达3000人以上。
日军还纵火毁城,城西南隅大火一直延续六七天,化为灰烬,即使三年后,这里还一片瓦砾,粼粼白骨随处可见
发布于:山东省股票配资工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